必然

我们期待未来30年,哪些预言能够成为现实!

形成(Becoming)

无数在未来颠覆我们当前世界的产品,可能还没有发明出来,所以当下就是创业的最佳时机。
未来正在“形成”,正在被我们所塑造。我们没有迟到。
上学的时候有人讲“互联网的圈地时代已经过去了”,现在看来,过去的十年里,无数的互联网公司涌现出来,并且在几个巨头的统治下,顽强地生存着。人类的需求和欲望,是不断扩大和增长的,有这一点,就有足够的理由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产品,来满足人类的需求。

知化(Cognifying)

大数据+计算能力+算法=人工智能时代。
一个有趣的循环:
1.机器人(电脑)干不了我的工作。
2.好吧,它会许多事情,但我做的事情,它不一定都会。
3.好吧,我做的事情它都会,但它常常出故障,这时需要我来处理。
4.好吧,它干常规工作时从不出错,但是我需要训练它学习新任务。
5.好吧,就让它做我原来的工作吧,那本来就不是人该干的。
6.哇,机器人正在干我以前做的工作,我的新工作不仅好玩多了,工资还高!
7.真高兴,机器人(电脑)绝对干不了我现在做的事情。

好了,我要去找工作了!

流动(Flowing)

如果某个产品可以依赖互联网复制,那么价格会趋近于免费。
但是下面这几种特性却无法复制,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创造价值:
1.即时性
2.个性化
3.解释性(用户手册、技术支持收费)
4.可靠性
5.获取权(云服务)
6.实体化(现场感)
7.可赞助
8.可寻性(相关性数据)
在“流动”的时代,互联网产品时开放的,可分享的,也是变化的。

屏读(Screening)

从古登堡以来,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,从书页转移到屏幕。未来我们的生活中会使用大大小小、分散在各处的屏幕。

使用(Accessing)

未来我们不需要真正“拥有”某些资源,我们只在需要的时候,租用/借阅/访问这些资源。

共享(Sharing)

我们分享我们的知识(StackOverflow),并且互相协作(github),看上去是免费提供的,但是参与者可以获得满足感。
如果对某个设想感兴趣,并且想把它制造出来,可以“众筹”,也就是粉丝们集体资助他们所喜爱的,再也没有比“众筹”更能让创作者受益的好方法了。

过滤(Filtering)

这个世界每秒钟创造出来的信息,可能我一辈子都阅览不完。这个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最稀缺的资源是我们自己的注意力,我们需要过滤器,将这些大量丰富的信息缩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,再将我们的注意力投入之上。
事实上,这些过滤器已经在工作了。电子邮件服务器帮我们区分出正常邮件/广告邮件/垃圾邮件;朋友圈/微博只推送给我,那些我感兴趣的信息;亚马逊通过我的购买记录,给我推荐我可能感兴趣的商品信息,我无须再自己搜索。
Google这样的广告服务商,可以根据用户的信息,提供更加准确的广告投放服务。
未来我们会在自己的身体或者生活中加入更多的感知仪器,测量到的数据会发送给我个人的过滤器,让我得到更加准确有效的信息。

重混(Remixing)

文学作品/音乐/摄影作品/电影,这些作品在未来,最有可能发生再创作。同人小说创作、音乐改编、PS、电影片段剪辑。。。
法律上,应该如何界定一段代码、一个idea、一段旋律的所有权和期限,都可以是亟待探明的问题。

互动(Interacting)

通过各种各样的感应器,我们可以在增强现实/虚拟现实的世界里,用我们自己的感知和行为跟这个世界互动。
有些感应器可以增强我们的能力,比如视力、听力,有些感应器能够给我们添加一些新能力,比如GPS定位、X光透视、温度探测等。互动发生的区域,会比现在的手机和手表,离我们更近。
我们自己就是密码和数字身份证。我们的步态、心跳模式、敲击键盘的节奏、表情、眨眼的频率、坐下的姿势、声音等等,都是和他人不同的,也几乎无法仿造。

追踪(Tracking)

越来越多的物联网设备记录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数据:行驶记录、旅行记录、手机位置、公共摄像头、公共wifi、社交网络、浏览器、智能家居设备、健康追踪等等。我们不断增长的自身信息,被追踪、分析,甚至被利用。

提问(Questioning)

在互联网上提问,可能是别人回答你的问题,比如维基百科、知乎;也有可能是人工智能回答你的问题,比如Google、Siri。
好的提问创造更多价值。

开始(Beginning)

未来正在发生,我们就站在起点,能够参与其中,深感荣幸。


亚马逊链接:必然
必然